| 8.Reference/参考文献 [1]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JTJ004-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人民交通出版设,1989. [3]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GB50010-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唐立强,分段多种支护形式在边坡加固治理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07 年09期. [6]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GBJ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 [8] GB/T50279-98,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S].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9]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王恭先,高边坡设计与加固问题的讨论[J].甘肃:科学学报,2003.8. [11] 李海光等,新型支挡结构设计与工程实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2] 郑颖人 陈祖煜 王恭先等,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3] 尉希成,支挡结构设计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4] 郭长庆,梁勇旗,魏进、张文胜主编,《公路边坡设计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15] 刘喜云,《浅谈抗滑桩及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治理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地质宰害与防治学报,2002 年6月第13卷 第2期 [16]  林登阁 吴剑平,《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设计与施工》[J],建井技术,2002年10月 第23卷 第5期 [17] 夏元友 李梅,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与发展趋势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