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生在开题前的准备工作 
      (分条目简要列出学生自接受毕业综合训练任务以来已开展的前期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课题要求的实习/实验准备情况、开展情况,调研或社会调查情况,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情况,中外文献查询情况等) 
      课题要求的实习/实验准备情况: 
      自从接受“基于STM32的数模混合同传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这一毕业综合训练任务以来,我积极学习了STM32微控制器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硬件架构、外设接口以及编程环境等,为后续的实验和装置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完成了相关实验设备的准备和调试工作,包括STM32开发板、数模转换模块(DAC)、模数转换模块(ADC)以及其他必要的电路元件,确保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测试和验证。 
      开展情况: 
      根据课题要求,我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开展了实验工作。初步完成了STM32与数模转换模块的连接与调试,实现了模拟信号的输出。 
      正在进行模数转换模块的接入与测试,旨在验证数字信号的准确采集与处理。同时,也在探索如何优化STM32的编程逻辑,以提高数模混合同传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调研或社会调查情况: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了数模混合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现状,对比了不同数模转换方法的优缺点,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与导师和同行进行了多次交流,就课题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获得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情况: 
      深入学习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 
      学习了STM32微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 
      了解了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信号处理算法设计打下了基础。 
      中外文献查询情况: 
      通过学校图书馆、学术期刊网站以及专业论坛等途径,查阅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中外文献,包括学术论文、专利文献和技术标准等。 
      对查阅到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提取了有用的信息和方法,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初步建立了文献综述框架,为后续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了准备。 
      综上所述,我在接受毕业综合训练任务以来,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实习/实验准备、调研与交流、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文献的查阅与整理等。这些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学生对课题的综合理解 
      (一)课题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课题目的: 
      本课题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STM32的数模混合同传装置,该装置能够同时处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实现两者的同步传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STM32微控制器的应用,掌握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的关键技术,提升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模混合信号传输在通信、控制、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STM32的数模混合同传装置能够实现高效、可靠的信号传输,对于提高系统性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嵌入式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内,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兴起,数模混合信号传输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和工程师致力于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数模混合同传装置,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目前市场上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和性能限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在国外,数模混合信号传输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由于技术封锁和专利保护等原因,国内在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方面仍面临一定困难。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STM32微控制器的选型与配置、数模转换模块与模数转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信号同步与处理技术的研究、装置硬件电路的搭建与调试、嵌入式软件程序的编写与测试等。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最终目标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实现STM32微控制器与数模转换模块、模数转换模块的有效连接与通信; 
      如何设计高效的信号同步与处理算法,以提高数模混合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如何优化装置硬件电路和嵌入式软件程序,以降低系统功耗和成本。 
      最终目标: 
      设计并实现一种性能稳定、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基于STM32的数模混合同传装置,为通信、控制、测量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方案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国内外数模混合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结合数模转换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设计实现数模混合同传装置; 
      利用信号同步与处理技术,提高数模混合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硬件电路搭建和嵌入式软件程序编写,实现装置的实物制作与测试; 
      对装置进行优化与调试,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五)课题预期结论或过程中的特色、创新点 
      预期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能够成功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STM32的数模混合同传装置,该装置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满足通信、控制、测量等领域的需求。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嵌入式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特色与创新点: 
      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结合了数模转换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实现了数模混合信号的高效传输; 
      通过信号同步与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数模混合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关注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还注重实际应用需求的满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六)论文撰写提纲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简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2.1 设计任务 
      2.2  基本要求 
      3 总体方案设计与方案论证 
      3.1总体方案设计 
      3.2 方案论证与选择 
      3.2.1 无线传输方式的选择 
      3.2.2 模数转换 
      3.2.3 数模转换 
      3.2.4 数模转换输出的放大电路的选择 
      3.2.5 控制处理器的选择 
      3.2.6 软件检错方式的选择 
      4 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的实现 
      4.1 硬件电路的实现 
      4.1.1 控制处理器外围电路 
      4.1.2 红外发射电路的实现 
      4.1.3 红外接收电路的实现 
      4.1.4 模数转换电路的实现 
      4.1.5数模转换电路的实现 
      4.1.6滤波电路的实现 
      4.2 软件设计 
      4.2.1 发射机软件设计 
      4.2.2 接收机软件设计 
      5 系统调试与调试中的问题 
      5.1 模数转换的调试 
      5.2 红外发射接收的调试 
      5.3 数模转换的调试 
      5.4 调试过程的问题 
      6 测试结果 
      6.1 测试实物图 
      6.2 模拟信号源输出的波形图 
      6.3 接收机还原的模拟信号波形 
      6.4 接收机输出波形与模拟信号源输入波形图 
      6.5 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波形图 
      7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