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创新的方面
(一)相关概念界定
“苏超”特指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作为省级业余足球赛事,其以“一城一主场”模式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通过“低门槛参与+高文化认同”的运营逻辑,形成“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城市传播”的闭环生态。本研究聚焦“苏超”对文旅活动的推动作用,需明确“文旅活动”的范畴,包括但不限于景区游览、文化体验、餐饮住宿、文创消费等直接关联产业,以及城市形象传播、非遗活化等间接影响领域。
(二)文献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多从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文化认同的关联性展开。Shao等(2024)基于机器学习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中国江浙沪地区非遗与旅游发展的空间分化机制,指出体育赛事可通过“文化符号嵌入”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与“苏超”通过地域文化梗(如徐州“楚汉雄风队”、连云港“花果山猴王”)激发观众认同的实践高度契合[16]。Wang(2024)构建的江苏省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强调“赛事生态化”对文旅可持续性的影响,为“苏超”绿色运营模式(如常州“恐龙妹妹”文创的环保设计)提供理论支撑[17]。Di等(2025)从文化传承、基层治理与产业融合视角,探讨乡村阅读对乡村振兴的赋能逻辑,其“文化-治理-产业”三重逻辑与“苏超”推动乡村文旅(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年轻观众增长)的路径一致[18]。
2.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集中于“苏超”的赛事经济效应、文化传播机制及文旅融合模式。
(1)赛事经济拉动效应
程子瑞等(2025)通过深度学习模型仿真“苏超”对区域经济的多层级拉动,发现其场均1.5万观众带动银联消费增长27.10%,直接验证了孙庭阳(2025)提出的“一场赛事撬动27亿消费”的论断[1][9]。张柯(2025)进一步指出,“苏超”通过“主场经济”模式,使泰州、常州等地酒店入住率、餐饮营业额显著提升,形成“赛事日即消费高峰”的稳定规律[14]。
(2)文化认同与城市传播
蒋芳等(2025)认为,“苏超”的火爆“始于足球,成于文化”,其通过“十三太保”地域梗、球队城市符号等构建集体记忆,强化市民归属感[11]。胡弦等(2025)从城市营销视角分析,指出“苏超”以群像传播打破传统单核宣传模式,如南通“通泰携手·双城记”活动实现周末游客接待量增长40%,为城市传播提供“泼天流量”[8]。朱永祥等(2025)则聚焦“梗文化”的解构与传播网络重塑,揭示“苏超”如何通过社交媒体裂变传播(如#苏超十三太保#话题阅读量破亿)扩大影响力[13]。
(3)文旅融合模式创新
周思羽等(2025)以“苏超”为例,提出群众体育赛事促进“体文旅”融合的“三阶模型”:赛事引流→场景体验→产业延伸。例如,淮安推出“百元球迷套餐”覆盖住宿、餐饮、交通,形成“一站式”消费链;常州借势推出“恐龙妹妹”文创产品,3天预售破万单,覆盖全国165个城市[5]。马红岩(2025)补充指出,“苏超”通过“体育+非遗”模式活化传统文化,如盐城球迷会助威融入淮剧元素,使非遗观众年龄层下移15岁[7]。
(4)政策与运营机制
张少辉(2025)从营销破圈角度分析“苏超”的“零财政办赛”模式,指出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降低行政干预,提升商业价值[2]。沈志伟(2025)强调传媒在地方文旅热点打造中的作用,如江苏广电通过“苏超”直播植入城市地标镜头,使单场赛事曝光量超5000万次[10]。群仲平(2025)则呼吁地方政府用好赛事热效应,如苏州将“苏超”纳入“十四五”文旅规划,配套建设足球主题公园[4]。
(5)文旅热点延伸讨论
佚名(2025)指出,“苏超”火的不只是足球,更是“体育+生活”的生态,其带动夜经济、周末经济等新型消费场景[12]。崔晓萌(2025)通过案例对比发现,“苏超”模式可复制至其他文旅项目,如泉州乡村文旅振兴研究(苏超君,2024)中“体育+乡村”的实践,为县域文旅提供新思路[3][15]。《广播电视信息》编辑部(2025)总结“苏超”为“城市特色与体育精神的文化盛宴”,其成功在于将竞技体育转化为全民参与的文化实践[6]。
(三)预计创新
理论创新:构建“赛事-文化-消费-传播”四维分析框架,突破单一产业研究视角,揭示“苏超”如何通过文化认同重构文旅消费逻辑。
方法创新:结合程子瑞等(2025)的深度学习模型与Shao等(2024)的耦合协调模型,量化“苏超”对文旅经济的长期影响,建立动态评估体系。
实践创新:提出“苏超+”模式,即赛事与乡村文旅、红色旅游、非遗活化等场景的深度融合,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运营方案。
(四)参考文献
[1] 程子瑞,徐雄,吴超.深度学习驱动的区域产业联动模型:"苏超"赛事对区域经济的多层级拉动效应仿真[J].体育科学, 2025(7).
[2] 张少辉.从苏超爆火看营销破圈[J].企业管理, 2025(8).
[3] 崔晓萌."苏超"爆火,文旅整活[J].中国经济周刊, 2025(11):96-97.
[4] 群仲平.用好"苏超"赛事的热效应[J]. 2025.
[5] 周思羽,孙文波,路云亭.群众体育赛事促进"体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以"苏超"为例[J].体育学刊[2025-11-13].
[6] 《广播电视信息》编辑部."苏超"火爆出圈呈现城市特色与体育精神的文化盛宴[J].广播电视信息, 2025(7).
[7] 马红岩.绿茵燃动文旅路[J].文化产业, 2025.
[8] 胡弦,严运涛.以群像构建撬动城市传播"泼天流量"——从"苏超"爆火出圈看城市营销升级[J].新闻前哨, 2025(15).
[9] 孙庭阳.一场"苏超"如何带动27亿消费[J].中国经济周刊, 2025(14).
[10] 沈志伟."苏超"火爆背后,传媒在地方文旅热点打造中的作用[J].传媒评论, 2025(7).
[11] 蒋芳,王恒志,丁文娴."苏超"爆火:始于足球,成于文化[J].经营管理者, 2025(8).
[12] 佚名."苏超",火的不只是足球[J].中国经济周刊, 2025(13).
[13] 朱永祥,刘渝垚."梗"文化的在地解构与传播网络的重塑——"苏超"现象给主流媒体传播的启示[J].传媒评论, 2025(7).
[14] 张柯.撬动足球经济的"大蛋糕"[J].四川省情, 2025(7).
[15] 苏超君.泉州乡村文旅业振兴发展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4, 18(2):6-9.
[16] Shao D , Zoh K J , Xie Y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explainable machine learning and coupled coordination models: a case study of the Jiang-Zhe-Hu in China[J].Heritage Science, 2024, 12(1).DOI:10.1186/s40494-024-01528-3.
[17] Wang Y .CONSTRUCTION OF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JIANGSU PROVINCE[J].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Management Journal (EEMJ), 2024, 23(6).DOI:10.30638/eemj.2024.090.
[18] Di X U , Siqi L U , Zheng S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Rural Reading: The Multiple Logic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J].Science-Technology & Publication, 2025, 44(5):39-50.DOI:10.16510/j.cnki.kjycb.2025.05.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