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交通方向
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高速公路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贺寒辉
任务起止日期:201   年   月   日至201   年   月   日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
一、 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道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是前面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拓宽,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学生受到道路工程师必须的综合训练,有利于向工作岗位的过渡。
二、 设计基本要求
1、设计过程中正确运用“标准”和“规范”中有关的原则和要求。路线方案合理,平、纵、横组合得当。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分沥青路面设计和水泥路面设计两种,分别在不同的路基干湿类型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
2、较好地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内容。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正确,图表和图纸正确、整洁,其格式和内容符合道路设计文件规定。
3、设计中要反映出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部分计算可编制计算机程序完成,说明书、表格采用计算机打印,图纸至少有四张采用手工绘图。
4、外文文献翻译应文字通顺、准确无误,并附原文文献复印件。
5、设计文件应按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装订成册。
三、设计内容:
在本设计中,应解决下列指定的主要项目(线路长至少2km),并在设计说明书中加以论述:  
|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设 计 要 求  | 
| 
 1  | 
 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  | 
 (1) 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选定  | 
| 
 2  | 
 纸上选线  | 
 (1) 地形图上指定起讫点间选择路线方案(简述选定方案走向的理由) 
(2) 路线方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路线方案至少应包括两处曲线。  | 
| 
 3  | 
 平面定线设计  | 
 (1) 交点坐标计算和导线方位角计算 
(2) 平曲线设计 
(3) 桩号详细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4) 路线平面图绘图  | 
| 
 4  | 
 路线纵断面设计  | 
 (1) 竖曲线设计 
(2) 纵断面设计图(包括涵位及标高控制)  | 
| 
 5  | 
 路基横断面设计  | 
 (1) 路幅设计(宽度、横坡) 
(2) 超高、加宽设计 
(3) 边坡设计 
(4) 路基标准断面图(包括涵位横断面) 
(5) 路基设计表 
(6) 土石方计算表  | 
| 
 6  | 
 路基稳定性验算  | 
 (1) 对高路堤、深路堑均需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 
(2) 提出稳定性设计措施  | 
| 
 7  | 
 挡土墙设计计算  | 
 (1) 至少选定一处位置布设挡土墙 
(2) 进行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 
(3) 绘制挡土墙设计图(横断面图、纵断面布置图)  | 
| 
 8  | 
 道路排水设计  | 
 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排水系统的位置,绘制排水设施施工图  | 
| 
 9  |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 
 1. 横断面、排水设计; 
2.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参考规范附录A),进行方案比较; 
3. 轴载换算,推算设计年限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 
4. 确定路基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 
5. 用电算确定路面设计层厚度; 
6. 用电算验算各层层底拉应力。  | 
| 
 10  | 
 水泥路面结构设计  | 
 1. 横断面、排水设计; 
2.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3. 轴载换算,推算设计年限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4. 确定路基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 
5. 确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和厚度; 
6. 确定接缝构造; 
7. 平面交叉口的分块设计  | 
| 
 11  | 
 施工组织设计  | 
 要求提出施工组织方案以及横道图的绘制  | 
| 
 12  | 
 工程预算  | 
 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  | 
四、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
1. 设计总说明书(附:中英文摘要包括道路名称、性质、等级、长度、本次设计项目)
2. 设计计算书
3. 主要技术指标表
4. 道路平面设计图(附: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借、弃土场的位置)
5. 纵断面设计图
6.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7. 横断面设计图
8. 路基设计表
9. 超高方式过渡图
10. 挡土墙设计图
11. 土石方计算表
1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图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图
14.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构造图
15. 排水设施施工图
16. 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绘制横道图,假设计划工期为三年,资源不限)
17. 建筑安装工程费的计算表(03表)
18. 英文文献翻译(包括原文及译文)
五、设计进度安排:
|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时间(周)  | 
 周次  | 
| 
 1  | 
 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  | 
 0.5  | 
 2.5  | 
| 
 2  | 
 纸上选线  | 
 0.5  | 
 3  | 
| 
 3  | 
 平面定线设计  | 
 0.5  | 
 3.5  | 
| 
 4  | 
 路线纵断面设计  | 
 1  | 
 4.5  | 
| 
 5  | 
 路基横断面设计  | 
 0.5  | 
 5  | 
| 
 6  | 
 路基稳定性验算  | 
 1  | 
 6  | 
| 
 7  | 
 挡土墙设计计算  | 
 1  | 
 7  | 
| 
 8  | 
 道路排水设计  | 
 1  | 
 8  | 
| 
 9  |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 
 1  | 
 9(中期检查)  | 
| 
 10  | 
 水泥路面结构设计  | 
 1  | 
 10  | 
| 
 11  | 
 施工组织设计  | 
 1  | 
 11  | 
| 
 12  | 
 工程预算  | 
 1  | 
 12  | 
| 
 13  | 
 打印出图、整理  | 
 2  | 
 14  | 
| 
 14  | 
 毕业答辩  | 
 1  | 
 15  |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人民交通出版社
3、《路线》、《路面》设计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4、《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人民交通出版社
5、《交通工程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
7、《道路勘测设计》 张雨化 人民交通出版社
8、《交通工程》 王炜等 东南大学出版社
9、《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与施工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人民交通出版社;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人民交通出版社。
13、《公路设计百问》李嘉 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二部分  设计基本资料
本道路位于湖南省境内,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上级公路主管部门下达新建该路设计任务。
一、 交通组成
经调查预测,本路建成初期每昼夜双向混合交通组成如下:
| 
 汽车型号  | 
 (辆/日)  | 
| 
 解放CA10B  | 
 
  | 
| 
 解放CA390  | 
 
  | 
| 
 东风EQ140  | 
 
  | 
| 
 黄河JN150  | 
 
  | 
| 
 黄河JN253  | 
 
  | 
| 
 长征XD980  | 
 
  | 
| 
  日野ZM440  | 
 
  | 
| 
  日野KB222  | 
 
  | 
| 
 太拖拉138  | 
 
  | 
| 
 轴重小于25kN的车辆  | 
 
  | 
预计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为________%。
二、 土类地质情况
0~50cm为松土,50~100cm为软土,100~300cm为硬土,300cm以上为软石。
三、 路用材料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等需外购。
四、 试验资料
1. 土基回弹模量:
(1)代表点D=30cm承载板试验结果(已考虑影响量):
| 
 承载板压力(MPa)  | 
 回弹变形(0.01mm)  | 
| 
 0.02  | 
 
  | 
| 
 0.04  | 
 
  | 
| 
 0.06  | 
 
  | 
| 
 0.08  | 
 
  | 
| 
 0.1  | 
 
  | 
| 
 0.15  | 
 
  | 
| 
 0.2  | 
 
  | 
| 
 14  | 
 
  | 
(2)典型路段BZZ-100轴载贝克曼梁弯沉试验结果:
| 
 测点  | 
 回弹弯沉(0.01mm)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2. 二灰土回弹模量和间接抗拉强度试验结果:
| 
 (1) 抗压回弹模量(MPa)  | 
 
  | 
| 
 (2) φ50mm×50mm试件劈裂试验  | 
 最大荷载 (N)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3. 二灰稳定砂砾回弹模量和间接抗拉强度试验结果:
| 
 (1) 抗压回弹模量(MPa)  | 
 
  | 
| 
 (2) φ100mm×100mm试件劈裂试验  | 
 最大荷载 (N)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4.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回弹模量和强度试验结果:
| 
 (1) 20ºC抗压回弹模量(MPa)  | 
 
  | 
| 
 (2) 15ºC抗压回弹模量(MPa)  | 
 
  | 
| 
 (3) 15ºCφ101.6mm×63.5mm试件劈裂试验  | 
 最大荷载 (N)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4) 65ºC抗压回弹模量(MPa)  | 
 
  | 
| 
 (5) 65ºCφ100mm×100mm试件单轴压缩试验  | 
 最大荷载 (N)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6) 65ºCφ101.6mm×63.5mm试件劈裂试验  | 
 最大荷载 (N)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5. 水泥混凝土抗折(抗弯拉)强度试验结果:
如有必要,可说明后参照规范或其他文献选用设计参数。
                             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施工与管理教研室
                       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