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稳定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一直都是智能物流机器人高效工作的核心,为提高其稳定性、灵活性与适应性,相关领域的专家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耿冬妮等[1]提出的设计方案利用全向移动底盘和多自由度机械臂,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多变环境中的适应性和搬运效率。然而,该设计在高负荷和长时间作业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李建超等[2]为药品运输定制的机器人,通过夹爪型末端执行器保证了运输过程中的物品稳定性,特别适用于易碎品。但夹爪型末端执行器在处理形态不规则及重量分布不均的物品时存在适应性不足,可能导致抓取和搬运效率的下降。范雨婷等[3]提出的结构设计加强了机械臂的灵活性与抓取装置的多样性,增强了对多形态物品的适应性。然而,在高负载和长时间运行的环境中,其稳定性可能受到挑战,且复杂的抓取装置增加了制造和维护的成本。吴丽丽等[4]通过底盘优化提升了机器人在搬运重物时的稳定性与负载能力,但在复杂环境中,尤其是狭小或不平坦的地面上,底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依然受到限制。宋海龙等[5]通过优化机械结构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搬运效率,但在高负载任务下,机器人可能面临性能下降的问题,影响整体工作效率。李炜与黄倩[6]提出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升了机械手臂的抓取精度,但在处理不规则形状和重物时的适应性不足,可能导致搬运精度和效率的下降。陈阳[7]的模块化设计提升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尤其适用于快递物品的搬运,但模块间的协调性差,导致系统操作复杂性增高并可能带来较高的维护成本。
国外研究亦有显著进展,Song Z等[8]提出的自动换爪设计增强了机器人在多样物品搬运中的适应性,但换爪系统复杂性增大,导致制造和维护成本上升。Wu B等[9]设计的全地形农业采摘机器人通过优化机械结构提高了适应性,能够在复杂地形中高效作业,但长时间运行下的负载能力和工作效率受限,稳定性存在隐患。Gao Z等[10]提出的全向移动机器人适用于狭小环境,其底盘设计提升了灵活性,但在高负载情况下动力不足的问题会显著影响搬运效率,限制了其在复杂任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耿冬妮,赵定坤,周颖婷,等.智能物流机器人设计与测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4,41(12):156-161.
[2] 李建超,王学军,孙长勇,等.智能药品运输机器人设计[J].现代信息科技,2024,8(23):194-198.
[3] 范雨婷,余卓航,徐羽粲,等.智能咖啡机器人的结构设计[J].科技与创新,2024,(07):64-67.
[4] 吴丽丽,黄海燕,孙文骏.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23,52(11):107-112.
[5] 宋海龙,徐庆华,丁芃,等.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的设计[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3,39(02):7-10+53.
[6] 李炜,黄倩.物流机器人机械手臂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与电子,2022,40(11):76-80.
[7] 陈阳.面向快递入库的物流机器人结构设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2.
[8] Z. Song, P. Wen, W. Ran. Design of Automatic Claw Changing Robot for Intelligent Sorting System[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21, 2002(1).
[9] B. Wu, S. Zhang, X. Pan, et al. Design of Structure and Control System of All-Terrai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Picking Robot[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Design and Simulation.Springer, Singapore, 24 January 2025, 67-82.
[10] Z. Q. Gao, H. B. Chen, Y. P. Du,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 Omni-Directional Mobile Robot for Logistic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602-605:1006-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