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参考资料:
[1]张勇. 六自由度机械手参数化建模及运动仿真 [J]. 机械管理开发, 2023, 38 (04): 4-6.
[2]王一帆,赵琛,袁梦扬,等.六自由度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40(08):194-199.
[3]李晓光,王志伟.六自由度搬运机械手轨迹规划及刚柔耦合运动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6(02):37-41.
[4]陈修龙,张昊,田润洲,等.六自由度搬运机械手实验平台设计与仿真分析[J].实验室科学,2024,27(01):6-11.
[5]胡明,郭玉奉,杨景,等.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J/OL].机械设计与制造,1-7[2024-12-25].
[6]《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J].自动化博览,2024,41(08):7.
[7]程福英,吕浚潮,李佳俊,等.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摩托车技术,2021,(07):34-37.
[8]周斌斌,周苏,王赟,等.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M].中国铁道出版社:202201.257.
[9]郜海超.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三维建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12.248.
[10]陈珂,冯卓群,杨俊,等.一种六自由度机械手的结构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20,49(01):138-140.
[11]毕方淇,王文丽,张立凯,等.六自由度机械手静力学分析[J].装备机械,2021,(03):15-18+27.
[12]杨翠丽,陈思.六轴机械手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8,(23):23.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3.016.
[13]周斌,王效岳,张忠奎,等.基于UG和ADAMS的机械手三维实体仿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03):29-31.、
[14]邸韬.六自由度机械手机械结构设计[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40.
[15]贺东坤.多关节型搬运机械手结构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13,23(06):654-659.
[16]王孝鹏,刘建军.机械动力学建模与仿真[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06.391.
|